夏季来了,特别是最近几天全国各地都被高温笼罩,特别是由于夏季高温天气导致从事户外作业的劳动者中暑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防暑降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夏季防暑降温相关知识,以及夏季养生的一些小妙招。

一、中暑预警线
35℃是关系安全生产和健康的一个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温度,是高温和中暑的预警温度。人的体温通常维持在37℃左右,而皮肤在正常情况下为33℃,环境温度要低于33℃,人体才会感到舒适;如果气温超过33℃,人体便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时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当气温达35℃时,皮肤的血管开始扩张,心跳开始加快,心脏泵血量会增加50%至70%,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好几倍,以增加体表散热。此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分别以黄、橙、红表示。
气温增高, 代谢加快,人体常表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持续高温影响会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同时由于脑内细胞对高热敏感,可继发颅内局灶性出血、颅内压增高和昏迷;由于大量出汗,若不能及时补充,可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同时继发急性肾衰竭;中暑时的直接热损伤和消化系统血液灌注减少可引起消化道缺血性溃疡,易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由于肌肉局部温度升高、缺氧,常发生严重肌损伤,常发生于户外工作的青壮年人群;此外,夏天精神疲乏,若空调使用不当、不通风透气,室内细菌繁殖,易致感冒(热伤风),并且夏季气温高,食物易变质污染,繁殖快速的各种蚊虫传播疾病,可患食物中毒及多种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等。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日)射病三种类型。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出现。其具体表现如下:
热痉挛:头痛、头晕和肢体、腹部肌肉痛性痉挛,肢体活动受限,暂无神志障碍症状出现;热衰竭:多汗、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及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性休克;

热射病:初始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因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可出现昏迷及抽搐,属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常在24小时内死亡。

中暑由轻到重可分为以下 3种: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多汗、乏力、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这个时候立马补救还来得及,应该及时到阴凉处休息,大多可逐渐缓解。
轻度中暑
除恶心呕吐外,还伴有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动作不协调等,经休息、饮水后不容易缓解,立刻就医、及时处置也可以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异常,表现为高热、昏迷,甚至抽搐、猝死。此时就到了中暑死亡高风险阶段,不应自行处理,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

夏季应尽量穿着宽松透气衣物,色调宜浅,在阳光下活动时,应尽量佩戴帽子,避免阳光直射头部,继而引起日射病;炎热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长时间活动,尤其是11时-15时;随身配备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多饮用富含钾、钠、镁等电解质的饮品,如绿茶、糖盐水及功能性饮料等;中暑患者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于阳光下剧烈活动。

预防中暑比急救更重要!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适宜的室温
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3.适当的活动
进行耐热训练。如果经常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室外活动。但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

4.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者遮阳伞。

5.科学合理的饮食
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6.合理饮水
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日饮水3升至6升,并适当补充无机盐,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避免在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大量饮水。

7.常备防暑药物
家里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药物,外出时也可随身携带,以便急用。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小孩、老人及孕妇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8.防暑防晒
非必要时不要在上午10点之后、下午4点之前在高温暴晒下长时间行走或强体力劳动。如果必须外出,应采取防晒措施,如穿着防晒衣物,戴凉帽、太阳镜,打遮阳伞,涂抹防晒品等。一旦出现头晕等不适,要尽快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六、中暑的急救

轻症中暑病人可服藿香正气水或仁丹或十滴水,并进行降温。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特点,采取冷水、冰水降温或药物降温。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对能饮水的病人,给其喝凉盐开水或其它的清凉盐水。
2、重症中暑的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疏散患者周围过多的人群,给患者提供一个通风的环境。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3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患者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